徐如松:部编版三上册习作教学“四部曲”
兴趣 观察 想象 规则
——统编本三上册习作教学“四部曲”
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教育研究和培训中心 徐如松
《语文课程标准(2011年版)》(以下简称“课标”)建议习作教学要“贴近学生实际,让学生易于动笔,乐于表达”,“注重培养学生观察、思考、表达和创造的能力”。统编本三上册习作教材,很好地体现了课标的意图与要求,既注重习作兴趣的激发和习惯的养成,也重视观察的训练和想象的培养,为学生习作起步打下坚实的基础。教学中,我们可以围绕“兴趣、观察、想象、规则”这四个关键词展开,扬帆起航,就能迈好习作教学第一步。
一、兴趣是习作的动力
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”。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目标第一条就是“乐于书面表达,增强习作的自信心。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”。可以说,激发和保持学生的习作兴趣是习作教学的基础工程,只有“我想写”,才能写好作文,写出好作文。
三上册第一单元安排了“体会习作的乐趣”的语文能力要求。在课文《花的学校》后面安排了:“雨一来,他们便放假了。”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?请你照样子写一写,如“清风一吹,他们……”“蝴蝶一来,他们……”。在口语交际中,安排了“暑假你是怎么度过的?经历了哪些新鲜事?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吧!”在讲述《我的暑假生活》时,要求“想好要讲的内容以后,先试着给家人讲一讲,听听他们有什么建议。和同学交流的时候,要把自己的经历讲清楚。讲的时候可以出示相关的图片或实物,帮助别人更好地理解你讲的内容”。本册第一次习作,告诉学生只是一个“游戏”,以《猜猜他是谁》为题,选择一个同学,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一写。不能在文中出现所选同学的名字,但要让别人读了你写的内容后,能猜出你写的是谁。课文接着呈现了四个“例子”,如“他的头发又黑又硬,一根根向上竖着……”、“他特别爱笑,一个小笑话就能让他笑个不停……”等,从仿句到口语交际,再到游戏习作,将一个单元设计成一个整体,始终激发并保持学生的习作兴趣,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达成第一次习作任务。
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不仅是第一单元的目标,更是整册教材的任务。三上册共安排了8次习作,都基于学生习作兴趣的激发和保护。除第一单元外,第六单元《美丽的小兴安岭》课后选做题:你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?为什么?写一段话和同学交流。习作《这儿最美》要求写作时,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,围绕一个意思写,如“操场后面的小花园真美……”。第八单元习作《那次玩得真高兴》,提示“你平时喜欢玩什么?有没有哪次玩得特别开心、印象特别深刻?回忆一下,你当时是怎么玩的?把你玩的过程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回想一遍,然后写下来”。这样的安排,要求我们在教学时,均要设计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相关的任务,激发习作兴趣。
二、观察是习作的基础
较之人教版,安排独立的习作单元是统编本三上册教材的亮点。这样编排,一是为了更加凸显习作起步教学的重要性,二是更加重视对习作关键能力的培养,三是完整呈现习作教学的内部系统。三年级是习作教学的起始阶段,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,让他们易于动笔、乐于表达,是习作教学起始年级的首要任务。
大家知道,观察是习作的关键能力之一。三上册第五单元以“学习观察”为主题整体安排单元教学内容,提出了“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”,“仔细观察,把观察所得写下来”两大要求。教材首先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,提出了“想想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,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”、“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,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”等课后练习要求,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。其次,在《金色的草地》课后安排了“只要我们稍加留意,就会发现事物是变化着的。如向日葵会随着太阳转动,含羞草被触碰后会‘害羞’地低下头……你留意过哪些事物的变化?和同学交流”。在“初试身手”板块安排“你在生活中观察到了什么?用几句话写下来和同学交流吧”,要求学生尝试观察事物,并把观察到的情况仿照两个范例的样子写下来。第三,是新增了“习作例文”。引导学生借助“习作批注”和“文末练习”两大载体,体会作者多感官仔细观察事物的方法。最后,安排了习作训练《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》,要求学生把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下来,试着用一句话说说“观察心得”,体现出“感性认识——方法运用——理性把握”的学习路径。这样单元整体设计,引导学生从无意观察转向有意观察、从平面观察转向立体观察、从单次观察转向多次观察,引导学生将观察与思维结合起来,从而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,破解没啥可写的难题。
三、想象是习作的翅膀
三上册“习作单元”为学生提供了“观察时要细致一些”,“观察时不仅用眼睛看,用耳朵听,还可以用手摸,用鼻子闻,有事还可以尝一尝”,“观察时要注意事物的变化”等具体要求。这的确是观察的基础,但高质量的观察从来离不开想象的参与,因为没有想象参与的观察,只是呆板肤浅、没有生命力的观察。为此,三上册习作教材十分重视想象能力的培养,比如第三单元安排了“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”,“试着自己编童话,写童话”这样的训练。本单元习作《我来编童话》,要求学生在写之前想一想:故事里有哪些角色?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?是在哪里发生的?他们在那里做什么?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?
在这之前,在第二单元《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》课后安排了小练笔:“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,多美的发现啊!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?用几句话写下来吧。”《秋天的雨》课后安排:“想象一下,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呢?照样子写一写。”提供的例句是“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,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,扇哪扇哪,扇走了夏天的炎热。”不难看出,这两处写话虽然都只要求写短短几句,但都是观察与想象的紧密结合。
四、规则是习作的保障
“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。根据表达的需要,正确使用冒号、引号等标点符号。”这是课标提出的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目标之一。习作教学从起步阶段就要强调修改,将修改贯穿于整个习作教学的过程之中,这其实也是习作的“规矩”。其内容主要包括习作格式、段式、修改、文体四个方面。三上册习作教材在这方面体现得非常充分,教学时必须整体思考,严格要求,反复训练,逐步落实。
在格式方面,第一单元习作《猜猜他是谁》提出了“写的时候,注意开头空两格”的要求。这个要求与本次习作写“一段话”相匹配,随着段落的增多,每个自然段都要做到“开头空两格”,比如第三单元《写日记》,范例就是两个自然段了。第三单元《我来编童话》中提出“试着给故事加一个题目,注意题目要居中”的要求。这个要求看似简单,但学生在实际写作中也是不容易做到的。语文园地四词句段运用中安排了“读句子,说说你有什么发现。照样子写句子,注意引号的用法”,这道题目引导学生关注对话“说在前、说在中、说在后”等三种不同的表达形式,既学习了冒号、引号等标点符号的使用,也达成了习作格式上的要求。
在段式上,作为习作的起步阶段,重点是练习用总起句开头写好一段话。比如第六单元提出“借助关键词语理解一段话的意思”,“习作的时候,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”的要求。习作《这儿最美》要求学生写的时候,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,围绕一个意思写。如“操场后面的小花园真美……”、“秋天的树林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……”、“一到池塘边,我就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……”等。该单元的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中总结出:①有的时候,一段话的开头就表达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,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开头这句话来写的。②这样的句子也可能在一段话的末尾或中间。③找到这样的句子,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段话的意思。④我们习作的时候也可以学着这样写。这实际上已经在渗透总起句、过渡句、总结句等表达方式了。在随后的词句段运用中,安排了“用下面的句子开头,试着说一段话:①车站的人可真多……②我喜欢夏天的夜晚……”,这是对总起段式的实践。第七单元《大自然的声音》课后小练笔:你听到过哪些“美妙的声音”?试着写几句话和同学交流,如“鸟儿是大自然的歌手……”“厨房是一个音乐厅……”也是对这一段式的强化。
在修改上,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中安排了“学习下面的修改符号,并试着使用这些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”,要求学生学习“表示改正”、“表示增补”、“表示删除”三种修改符号并加以实践。第四单元习作《续写故事》中提出“写好以后小声读一遍,用学过的修改符号把有明显错误的地方改过来”,可以看作是对学生修改能力的提升。第八单元习作《那次玩得真高兴》要求:写的时候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,和同学交流,跟他们分享习作的快乐。如果有让同学看不明白的地方,可以试着修改一下,让别人更明白。这个安排,提示我们修改习作不仅是学生个人的事,可以是同学之间的合作事,倡导同伴互改,共同提高。
在文体上,第二单元安排了“写日记”。教材先呈现日记范例,要求“说说你有什么发现”,然后和同学交流:写日记有什么好处?日记里可以学些什么?日记的格式是怎么样的?最后要求学生“坚持写下去,你一定会有大收获”。可以说日记是最基础的文体,这也是课标第二学段习作目标所要求的。总之,如果说激发兴趣是三上册习作教学的动力,那么学写日记就是最好的载体,而观察与想象是习作能抓住重点写具体的保障,修改则是提升日记质量的有效抓手。